贝泰妮研究院
贝泰妮研究院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区

研发团队专业涵盖药物制剂、药物分析、药学、高分子化学、生物学、精细化工等多个专业

研究院结合问题皮肤发生机制、发掘云南特色植物资源

自主研发功效明确、质量可控的植物活性物,同时筛选全球范围原料

运用药剂学理论设计配方及工艺,通过严苛的体内/体外安全性/功效性筛选

以及人体感官和人体功效评估,中试生产确认配制参数后

组织产品备案并获得批文,产品最终通过临床验证后,组织生产和销售

这一科学严谨的研发流程

为公司旗下产品领先行业的创新研发奠定了品质基础


全球化研发视野
  • 关注国际前沿学术理念,引领科技创新
  • 建立国际知名原料供应商、检测机构、科研
    机构深度合作
  • 具备全球领先的软硬件实力
以第一线皮肤学为参照
  • 关注国际皮肤学科发展
  • 联手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
  • 分析全国皮肤科大量临床疑难案例,提炼核
    心数据,组织临床研究
研发创新
  • 率先将基础研究、体内外评估纳入研发体系
  • 引领建立行业功效性/安全性评估团体标准

以实力与专业为笔

书写中国皮肤大健康领域行业典范

学术论文

493

研发团队

435

有效专利

281

2024年研发投入

3.37

亿

指南共识

16

团体标准

68

新原料获批

16

聚焦云南特色植物成分研发

多款植物新原料备案获批

贝泰妮致力于化妆品植物新原料的研发,备案获批数量居行业领先地位。截至 2024 年 12 月,相关产品带动产业链新增产值113.04亿元,支撑贝泰妮集团实现营收162.72亿元。在国际化妆品赛事“创新匹亚”大赛(COSMETOPIADS&INPD)上,贝泰妮一举斩获国际创新原料奖章(2024 INPD AWARDS - Raw Materials),并代表中国荣获 2024年国际化妆品创新匹亚大赛国际创新研究院奖(2024 COSMETOPIADS - Public Research Excellence)。

行业领先的多维度评估体系

自主构建皮肤模型

贝泰妮研究院的评估体系在对比第三方检测机构时,已具备绝大部分项目的检测能力,特别是在舒敏、修护、美白祛斑、紧致、抗皱、防晒等功效性方向上,我们的研发模型更为全面和专业,为公司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贝泰妮研究院“3D 模型体外替代评估平台”成功构建了体外重组全层皮肤模型,宣告了国产功效性护肤品牌在这一领域自主研发 “从零到一”的突破。截止目前,公司初步完成了“3D内源性炎症全皮模型”和“黑素全皮模型”的自主化构建工作,标志着贝泰妮集团在皮肤模型构建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。此外,对气道上皮类器官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成功的初步探索,为未来独家评估模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充分体现了研发团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。

指南共识

1
《舒敏保湿类护肤品在敏感性皮肤中的应用指南》发布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年11月第33卷第11期
作者:舒敏保湿类护肤品在敏感性皮肤中应用指南专家组
2
《中国痤疮治疗指南(2019修订版)》发布于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年48卷第9期
作者: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
3
《护肤品皮肤科应用指南》发布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6月29卷第6期 第553-555页
作者:李利, 何黎, 刘玮等
4
《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(2021版)》发布于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年2月第54卷第2期
作者: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,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,中国医学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
5
《中国皮肤清洁指南》发布于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年49卷第8期 第537-540页
作者: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
6
《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》发布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31卷第1期 第1-4页
作者:舒敏保湿类护肤品在敏感性皮肤中应用指南专家组
7
《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(2021版)》发布于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年4月第54卷第4期
作者:中国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玫瑰痤疮研究中心,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玫瑰痤疮专业委员会